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0集课程复讲

马央军学长

  
    1、奸巧语,秽污词,市井气,切戒之。 
    经营好的家庭氛围,经营好的工作环境,多些鼓励,多些肯定。
    “公门好修行”, 一言可以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
    当领导者不得不在言语当中,要多加谨慎、多加考虑。
    奸巧语。这个“奸”是欺骗、是机巧。为了掩盖自己的言语过错、没有守信用的过失。
    孩子他假如用奸巧语,他就有可能是在撒谎。孩子撒谎有几种可能我们要擅于观察。
    A 贪图利益(学校的捐款家长要注意引导,行善不欲人知)
    B 好玩(如狼来了的故事)
    C 逞能(如司马光剥核桃的故事,“平生所为之事,无有不可语人者”)
    D 掩过饰非(孩子弄坏衣架的事)
    E 父母的影响(小孩在的地方绝对不可以撒谎,小孩不在的地方也不能撒谎)
    言语行为当中能守信,这已经奠定孩子往后在社会会有很好的发展。如一个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,因为诚实可信,即使学历不高,在公司里也深受老板器重,得到好的培养,赢得好的前途!
  
    2、见未真,勿轻言;知未的,勿轻传。
    “见未真,勿轻言”。当我们还没有看到事实真相,只是听别人片面之词,绝对不可以把这个话再传出去。团体要以和为贵,需要的是包容,绝对不可再惹是非。
    “君听臣当诛” “父听子当决” “夫妻听之离,朋友听之疏”
    来说是非者,定是是非人。 “堂堂七尺躯,莫听三寸舌,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”。所以一个家、一个团体,甚至一个国要能相处得好,我们其中的分子对于谗言一定要懂得辨别。
    不管是谗言,还是说人家的坏话,都到我们这里适可而止。所以读书明理的人,纵使听到的是事实,而这个事实攸关团体的和谐,攸关一个人的名节,他也会避口不谈,所谓隐恶扬善。
    “见未真,勿轻言”,我们也要常常提升我们对于事理的判断能力。因为假如你判断不对,有可能你会好心行了坏事。。 
    “知未的,勿轻传”,我们对于很多的道理还没有了解透彻,对于一些事实还没有清楚,不可以轻易去讲给别人听。怕的他先入为主,我们又讲错了,就把人家误导到不对的路上去,这样就很不好。 
    我们要见地正确,必然要从经典去了解,要从圣贤人的教诲去堆积我们的判断力。 

    3、事非宜,勿轻诺;苟轻诺,进退错
    “事非宜,勿轻诺”。一个人很高兴的时候,不可以随便就答应要给人家什么东西,很有可能到时候没做到就失信于人。你看我们大人在哪个时候特别容易答应小孩?考试考得好。所以孩子读书的目的在哪?在长养他的虚荣心,已经在让他的读书目的偏颇。 
    有一个刑事案件,年轻人花钱花得很凶,一月要用好几万,父母想了很多办法也改不了儿子的坏习惯,因为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父亲就跟儿子划清界限,不给他钱了。最终儿子居然请了杀手杀死了自己的父母。所以杀父杀母现在已经不希奇了,原因在哪?重利轻义。这个“利”不断提升就变成欲望,就变成主宰他行为的一个魔手,让他想要跳出来都很困难。所以我们要谨慎,“事非宜,勿轻诺”,不能一直长养孩子的奢华。   
    “勿轻诺”一来是因为溺爱,二来是没有原则。父母给予的承诺都凭着好恶,想给就给。可能答应了以后,情绪又变了,又不给他。小孩对你就没有信任。
    父母要勿轻诺,进一步也要教导孩子勿轻诺。首先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做到;再来是答应别人的事,是不是符合比方说学校的规定,还是有没有符合法律的规定。
  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